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Nescafé Get unplugged__真好玩的創意廣告!!!

雀巢咖啡在蘇黎世街頭的APP秀


"氣象播報"的APP女郎,想必是學聲樂的吧,歌聲還不錯呢!!!
"切水果"的APP男郎so cool!!還真的在街上切起水果呢!!!
還有"照相"男,堵住美女要求拍照,真欠扁!!
雀巢咖啡用這種創意遊戲廣告,在蘇黎士大街玩起來,顯然達到了宣傳的效果。
宣傳了咖啡,也推銷了他們的APP給大家認識,讓人印像深刻呢!!

可惜,"寫信給我"的APP女郎,手裡發的EMAIL,我猜應該是"雀巢咖啡"的官方郵件,而不是她本人。
如果在台北街頭,就不知道會不會有相同的互動效果了??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為什麼宇多田光(UTADA HIKARU)要跟Mr.Lawrence說Merry Christmas呢?
這可能要先問問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事實上,這是1983年的電影《俘虜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主題曲,五年級的網友大概比較不陌生這部電影。
因為要找聖誕節的音樂,無意間跳出這首樂曲,讓我重新溫習坂本龍一這位鋼琴老手音樂大師的魔力。當年因為電影認識坂本龍一,今日因為聖誕音樂重逢,高興的真該向坂本龍一大師說聲:「Merry Christmas, Sakamoto San」

宇多田ヒカル


坂本龍一


另一個好聽的版本
由來自東德的Alva Noto與坂本龍一合作演出「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CSI 犯罪現場在LV, 在MIAMI, 在NY, 接下來呢??

CSI: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犯罪現場調查

電視系列影集《CSI犯罪現場》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亞特蘭提斯同盟(Alliance Atlantis)聯合制播的刑事案件節目,從2000年10月6日開始播映至今。(PS: 大陸譯作《犯罪現場調查》,港澳譯作《滅罪鑑證科》)


我算是從這個影集開始有濃厚興趣去收看美國製播的電視影集。
像是:《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結案高手 The Closer》、《失蹤現場 Without a Trace》、《奇異果女孩 Gilmore Gilrs》、《慾望城市 Sex and the City》、《超異能英雄 Heroes》、《LOST檔案 LOST》、《越獄風雲 PRISON BREAK》和《實習醫生 Grey's Anatomy》、《反恐任務 24》、《疑犯追蹤 Person of Interest》等等。不過,我個人還是偏好《CSI全系列》以及《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其他的影集都還不到著迷的程度。其中,《超異能英雄 Heroes》和《越獄風雲 PRISON BREAK》是最令我失望的影集。第一季都還能緊緊抓住我的目光,一路緊張的期待後續發展,第二季之後,就真的不知道編劇在幹嘛了,整個劇情逐漸荒腔走板,最後終於無法自圓其說,而搞砸了原本還不賴的點子,唉!真可惜了。

 因為《CSI犯罪現場》收視特別好,所以延伸出幾種各具區域性色彩的影集。包括:

《CSI Miami 犯罪現場:邁阿密》
(影集於2002年9月23日首播~~至今已第十季)
邁阿密CSI的老大是~何瑞修肯恩(Horatio Caine)由大衛卡羅素(David Caruso)飾演。
我個人不是很喜歡何瑞修的這個角色,感覺比較像警探,而且個性陰沉,總是歪著脖子。邁阿密美麗的陽光、海岸、舒緩的生活步調...CSI在這兒的辦案風格,果然很不同於紐約&拉斯維加斯。
他也演過一些電影,像是《第一滴血 The First Bllod》、《終極神鷹 Hodson Hawk》、《紐約王 King of New York》以及《瘋狗馬子 Mad Dog and Glory》,不過近年來,大都在電視影集裡飾演執法人員較多。


《CSI NY 犯罪現場:紐約》
(影集於於2004年9月22日首播~~至今已第八季)
紐約CSI的老大是~麥克泰勒(Mac Taylor)由蓋瑞辛尼茲(Gary Sinise)飾演。雖然這傢伙總是皺著眉,有點怒目的樣兒,但我還蠻喜歡這個角色以及他的表演。
第一次認識Gary Sinise是在1994《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大螢幕上,接著1995的《阿波羅13 Apollo 13》和2000的《火星任務 Mission to Mars》都還算表現不俗。而且在1995年,他獲得了金球獎電視影片類最佳男主角獎,1995年因《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一片入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也於1998年獲得艾美獎的最佳男主角獎。但我猜,Gary Sinise可能比較適合電視演出。2001年之後,他的電影演出減少很多,轉戰CSI NY的主管一職,讓他的演出更心應手。


始祖《CSI LV 犯罪現場:拉斯維加斯》
(影集於2000年10月6日首播~~至今已第十二季)
《CSI LV 犯罪現場:拉斯維加斯》的當家前後換了四人。
一直讓我很欣賞的老當家吉爾葛瑞森(Gil Grissom) /威廉彼德森(William Petersen)飾演/,在第九集離開團隊。主管缺由老搭檔凱薩琳韋羅斯(Catherine Willows) /瑪格海根柏格(Marg Helgenberger)飾演/接手,老葛的空缺由雷蒙藍斯頓(Raymond Langston) /勞倫斯費許朋(Laurence Fishburne)/遞補,也算是個頭兒。

但不知是什麼原因,到了第十一季尾聲,老雷因案退席,離開團隊。第十二季開始,換上一個怪怪的D.B. 羅素(D.B. Russell) /泰德丹森(Ted Danson)飾演/上場,且直接擠下凱薩琳的主管位,接掌整個調查實驗室。

拉斯維加斯果然是一個賭城呀!
CSI 的老大寶座連換多人,不知道D.B. 羅素能坐穩多久?

不過,相較之下,雖然我很喜歡老葛的風趣、睿智、博學、神經敏感度、對昆蟲的狂熱、堅定信念與原則……但這一任的D.B. 羅素,頭幾集的表現驚艷,有另一種老葛的風格,引起我很大的好奇與興趣,也讓我又重新回頭繼續收看CSI LV的影集。

是的,我承認。我不喜歡老雷。Laurence Fishburne在電影《駭客任務 The Matrix》表現亮眼,但在CSI裡面演個溫和的辦案人員,似乎就少了許多說服力。儘管戲裡,他也努力的學習參與、辦案緝凶……但我還是不喜歡以他為中心的第十、十一季,所以我幾乎是跳開了這兩季的收視。

直到來了一個怪咖D.B. 羅素(泰德丹森(Ted Danson)),我所喜愛的CSI LV的那種團隊辦案氛圍(可能是受到老葛之毒太深??),才又再次抓住我的目光。泰德丹森(Ted Danson)年輕時走的是帥哥路線,但卻因參與搞笑電影《三個奶爸一個娃 3 Men and a Little Lady》而展露頭角,此後演出過一些戲,包括較著名的《搶救雷恩大兵 Saving Private Ryan》。但電視影集的演出似乎也比較適合他,《歡樂酒店 Cheers》就是一個長久高收視的肥皂劇。他也曾獲得艾美獎喜劇類最佳男主角提名,且還兩次抱獎而歸。這樣一個怪咖來接掌CSI LV主管的職務,肯定能拉回日漸式微的收視率。

至少,拉回我這一名老觀眾!
CSI LV 第十二季,還不錯看呢!期待後續的發展,能更上層樓!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塗鴉也可以這樣好看又好聽呢!!

Every Teardrop Is a Waterfall
/ Coldplay
我一直會聽Coldplay酷玩樂團的音樂,雖然不是經常and持續。
有時候是因為歌曲本身,像是"Yellow", "Viva La Vida"。
有時候是因為MV拍的讚,像是下面這首"Every Teardrop Is a Waterfall"的MV。
Anyway,他們是一個質感還不賴的樂團,在我心中。



順便,再來回味一下,Coldplay初次驚艷世人的這首經典曲~~~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To The Sky 飛向天際吧!!!

飛上天,在空中遨翔,似乎一直是不會飛的動物的共同夢想。
至少,人類近百年來,就不斷在實現這個飛行的夢想。
只是,搭飛機的多,但被包覆保護的緊密,跟天空還是隔層距離。
乘坐輕航機應該算是比較讓肌膚接近天空的一種飛行,只是要有足夠的膽識才行。
我呢,頂多坐坐直升機過個癮就很滿足,至於輕航機、飛行傘、滑翔翼...甚至熱氣球,就都謝謝再聯絡囉!
不過,聽歌倒是沒問題。
這首"To The Sky"也是"貓頭鷹守護神"動畫電影的主題曲。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Apple founder Steve Jobs, Dies at 56

蘋果公司(Apple)董事會美東時間10月5日晚間發布聲明,稱前任首席執行官、蘋果之魂喬布斯(Steve Jobs)已於5日辭世。以下是聲明全文:

我們非常悲痛地宣布,史蒂夫今日過世。

史蒂夫的才華、激情以及活力是充實和改善我們生活的無盡創新的源泉。正因為有了史蒂夫,這個世界才變得無限美好。他深愛著他的愛人Laurene和他的家庭,我們向他們以及所有被他的卓越貢獻所打動的人們致以深深的敬意。






Steve Jobs, Apple's Visionary, Dies at 56
York Times

Steve Jobs dies at 56; Apple's co-founder transformed computers and culture
Los Angeles Times

Steve Jobs dies
USA Today

Jobs, Who Built Most Valuable Technology Company, Passed Away
BusinessWeek

Steve Jobs thought different
CBS News

Apple founder Steve Jobs dies
CNN News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Wheels Up__犯罪心理也有MV耶!!

這首The Hotch Song的MV真有趣,如果你也是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的影迷,一定會喜歡!!!(PS:尤其是MV中的Hotch一直還維持著嚴肅的辦案臉,COOOOOOOL!!!)

Criminal Minds 犯罪心理 第七季,來囉!!

在觀眾的巨大壓力下(我猜廣告主也有份),犯罪心理第七季,BAU(Behavioral Analysis Unit)原班人馬再度集結報到,老謀深算的David Rossi(Joe Mantegna),死而復活的Emily Prentiss(Paget Brewster),型男側寫師Derek Morgan(Shemar Moore),怪氣男模Dr. Spencer Reid(Matthew Gray Gubler),美女小媽咪Jennifer "JJ" Jareau(A. J. Cook),可愛鬼才駭客Penelope Garcia(Kirsten Vangsness),當家老大Aaron "Hotch" Hotchner(Thomas Gibson) ,一個也沒少!

我超愛「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從第一季起,就發現不輸給我過去喜愛的CSI系列。雖然第三季之後,老教授Jason Gideon(Mandy Patinkin)離開BAU,換上資深探員David Rossi(Joe Mantegna),一開始有一點銜接的謀合期,但硬底子演員Joe Mantegna很快的就讓觀眾折服,從此成為BAU固定班底,一路演完三,四,五,六季。

但第六季時,傳言不斷,預算可能是其中原因,只見生完小孩的JJ被調走,表現不俗的Emily被打死,還有Hotch可能不會出現在第七季....「是怎樣?劇組不想混了嗎?」憤怒的影迷開始用各式各樣的意見轟炸CBS電台,逼得劇組不得不改編劇情,讓Emily假死,讓JJ從消失到完成暫借任務歸隊,傳言的Hotch也從戰場上歸隊,第七季才有驚無險的繼續在電視上與觀眾搏感情。

第七季全員到齊,但能不能有新意的表現,就看劇組人員怎麼玩了!!
如果像CSI拉斯維加斯一樣,越編越爛,我要是"犯罪心理"的大咖廣告主,鐵定會抽掉年度預算,逼使他們寫出好劇本,否則不給錢!哈哈!!

來看一下第七季預告吧!!
Criminal Minds Promo OFFICIAL SEASON 7


The familiar team of the BAU is finally back together.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什麼「如膠一般黏」__愛情嗎?

Stuck Like Glue 如膠一般黏

這首MV處理的非常輕鬆有趣,有一點彩樺姊的可愛樣!!!
基本上MV內容應該是一個綁架案,而非歌詞意思的舊情人的重逢!!! 哈哈~~
這首歌真是輕快好聽ㄋㄟ,值得推一推!!!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生命的選擇~西恩日

( 網路翻譯文章~~超震撼人心!! )
你會怎麼做?請你作出你的選擇,這不是什麼機智問答。總之讀下去,我的問題是:你會作出同樣的選擇嗎?

在一個學習遲緩兒童學校的募款餐會上,在場的所有人永遠忘不了其中一個學生的父親所說的話。

在推祟學校和教職員的付出和貢獻後,這個家長問了一個問題:

照理說在無外力干擾下,大自然所創造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我的兒子,西恩,他無法像別的孩子一樣的學習,他無法像別的孩子一樣的理解事物。

在我孩子身上,大自然的法則何在?

所有聽眾都啞口無言。

這個父親繼續說。我相信當像西恩這樣有身體及心智殘缺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一個展現人類真實本性的機會。

而這一次體現在別人如何對待這個孩子。

接著,他說了下面這個故事:

西恩和我走過一個公園,裡面有些西恩所認識的男孩正在玩棒球。
西恩問我:「你想他們會讓我一起玩嗎?」

我知道大部份的孩子不會想要有西恩這樣的孩子在自己的隊上,但身為一個父親我同時也知道若他們能讓我兒子參加, 這會讓他得到他所迫切需要的歸屬感並建立起自己雖然是殘障仍能被接受的信心。

我走近一個男童(不抱太大希望的)問他西恩可否參加,他看看周圍的隊友然後說:「我們輸了6分而現在正在第8局上,我想他可以參加我們的隊,我們會在第9局設法讓他上場打球。」

西恩帶著滿臉的喜悅困難的走向他的球隊的休息區,穿上該隊的球衣,我悄悄的滴下眼淚而心中有滿滿的溫暖。 而那些男孩也看出了我對於兒子被接納的喜悅。

在8局下,西恩的隊有追了上來,但仍然還輸3分。

第9局上半場,西恩戴上手套防守右外野,雖然?有球往他的位置飛來,但能在場上他已經很高興了,我從看台上向他揮手他笑得合不攏嘴。

在9局下,西恩的球隊又得分了。

而此時,二出局滿壘的狀況,下一棒是球隊逆轉的機會,而西恩正是被排在這一棒。

在這個重要關頭,他們會讓西恩上場有打球的機會嗎?

讓人驚奇的是他們真的把球棒交給了西恩,大家都知道西恩根本不可能打到球,因為他甚至不知道怎麼握球棒更別談碰到球了。

然而當西恩踏上打擊位置,投手已經明白對手為了西恩生命中重要的這一刻放下贏球的機會,所以他往前走了幾步投了一個很軟的球給西恩讓他至少能碰一下。

第一球投出來,西恩笨拙的揮棒落空。

投手又再往前走了幾步投出一個軟軟的球給西恩。

當球飛過來西恩揮棒打出一個慢速的滾地球,直直的滾向投手。

球賽眼看就要結束。

投手撿起這軟軟的滾地球,他可以輕易的把球傳給一壘手讓西恩出局而結束這場球賽。然而投手把球高高的傳往一壘手的頭頂上方通過,讓他所有的隊友都接不到。

每個站在看台上的人不管是那一隊的都開始喊著:「西恩,跑到一壘!跑到一壘!跑到一壘!」

西恩這輩子從來?有跑這麼遠過,但他還是努力跑到了一壘。

他踩上壘包眼睛張得很大而且很驚喜。

每個人都喊著說:「西恩,跑向二壘,跑向二壘!」
剛喘過氣,西恩蹣跚的跑向二壘,很辛苦的往壘包跑。

這時,就在西恩往二壘跑時,右外野手拿到了球,這個全隊最矮的小子第一次有了成為隊上英雄的機會了。

他大可把球傳向二壘,但這個全隊最矮的小子了解投手的心意,所以他也把球故意高高傳過三壘手的頭頂過去。

當前面的跑者往本壘跑時,西恩跌跌撞撞的往三壘跑。

大家都大喊著:「西恩,跑,下去,跑下去。」

西恩能到達三壘是因為對方的遊擊手跑來幫忙將他帶往三壘的方向,而且喊著:「跑到三壘,西恩,跑到三壘。」

當西恩抵達三壘,雙方的選手和所有的觀眾都站起來,高喊著:「西恩,全壘打!全壘打!」

西恩跑回本壘踩上壘包時,大家為西恩大聲喝采就如他打了一個大滿貫並為全隊贏得比賽的英雄般。

「那一天,」那個父親兩頰淚流滿面輕柔的說:「兩隊的男孩子把真愛和人性的光輝帶進了這個世界。」

西恩未能活到另一個夏天,他在那年的冬天過逝,但他從未忘記他曾經是個英雄而且讓我那們高興,以及他回家時看著媽媽流著淚擁著她的小英雄的那一天!

(原文)
I do not know where this story originated or if it is factual, but it touched my heart and is worth taking the time to read.

Two Choices

What would you do?....you make the choice. Don't look for a punch line, there isn't one. Read it anyway. My question is: Would you have made the same choice?

At a fundraising dinner for a school that serves 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 the father of one of the students delivered a speech that would never be forgotten by all who attended. After extolling the school and its dedicated staff, he offered a question:

" When not interfered with outside influences, everything nature does is done with perfection. Yet my son Shay, cannot learn things as other children do. He cannot understand things as other children do. Where is the natural order of things in my son?"

The audience was stilled by the query.

The father continued. "I believe, that when a child like Shay,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andicapped comes into the world, an opportunity to realize true human nature presents itself, and comes, in the way other people treat that child." Then he told the following story:

Shay and his father had walked past a park where some boys Shay knew were playing baseball. Shay asked, "Do you think they'll let me play?" Shay's father knew that most of the boys would not want someone like Shay on their team, but the father also understood that if his son were allowed to play, it would give him a much-needed sense of belonging and some confidence to be accepted by others in spite of his handicaps.

Shay's father approached one of the boys on the field and asked if Shay could play, not expecting much. The boy looked around for guidance and said, "We're losing by six runs and the game is in the eighth inning, I guess he can be on our team and we'll try to put him to bat in the ninth inning."

Shay's father approached one of the boys on the field and asked if Shay could play, not expecting much. The boy looked around for guidance and said, "We're losing by six runs and the game is in the eighth inning, I guess he can be on our team and we'll try to put him to bat in the ninth inning."

Shay struggled over to the team's bench, put on a team shirt with a broad smile and his Father had a small tear in his eye and warmth in his heart.

The boys saw the father's joy at his son being accepted. In the bottom of the eighth ining, Shay's team scored a few runs but was still behind by three.

In the top of the ninth inning, Shay put on a glove and played in the right field. Even though no hits came his way, he was obviously ecstatic just to be in the field, grinning from ear to ear as his father waved to him from the stands. In the bottom of the ninth inning, Shay's team scored again.

Now, with two outs and the bases loaded, the potential winning run was on base and Shay was scheduled to be next at bat.

At this juncture, do they let Shay bat and give away their chance to win the game?

Surprisingly, Shay was given the bat. Everyone knew that a hit was all but impossible because Shay didn't even know how to hold the bat properly, much less connect with the ball.

However, as Shay stepped up to the plate, the pitcher, recognizing the other team putting winning aside for this moment in Shay's life, moved in a few steps to lob the ball in softly so Shay could at least be able to make contact.

The first pitch came and Shay swung clumsiland missed.

The pitcher again took a few steps forward to toss the ball softly towards Shay.
As the pitch came in, Shay swung at the ball and hit a slow ground ball right back to the pitcher.

The game would now be over, but the pitcher picked up the soft grounder and could have easily thrown the ball to the first baseman. Shay would have been out and that would have been the end of the game.

Instead, the pitcher threw the ball right over the head of the first baseman, out of the reach of all the teammates. Everyone from the stands and both teams started yelling,"Shay, run to first!"
Never in his life had Shay ever ran that far but made it to first base.
He scampered down the baseline, wide-eyed and startled.

Everyone yelled, "Run to second, run to second!"
Catching his breath, Shay awkwardly ran towards second, gleaming and struggling to make it to second base.
By this time Shay rounded towards second base.

The right fielder had the ball.
The smallest guy on their team had a chance to be the hero for his team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He could have thrown the ball to the second-baseman for the tag, but he understood the pitcher's intentions and he too intentionally threw the ball high and far over the third-baseman's head.

Shay ran toward third base deliriously as the runners ahead of him circled the bases toward home.
All were screaming, "Shay, Shay, Shay, all the Way Shay"

Shay reached third base, the opposing shortstop ran to help him and turned him the direction of third base, and shouted, "Run to third! Shay, run to third".
As Shay rounded third, the boys from both teams and those watching were on their feet screaming, "Shay, run home!
Shay ran to home, stepped on the plate, and cheered as the hero who hit the "grand slam" and won the game for his team.

That day, said the father softly with tears now rolling down his face, the boys from both teams helped bring a piece of true love and humanity into this world.

Shay didn't make it another summer and died that winter, having never forgotten being the hero and making his Father so happy and coming home and seeing his Mother tearfully embrace her little hero of the day!

May your day be a Shay Day, sunny today, tomorrow, and always!


後記:
原文雖不可考,但網路上有幾種古老的版本,供參考。
來自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間教堂~~

http://www.snopes.com/glurge/chush.asp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WATER CHANGES EVERYTHING

感謝與珍惜我們不必過著挑水喝的日子。
以下動畫述說了一個讓人驚心的飲用水問題,希望與本片相關單位的官人們,能更加把勁吧!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犯罪心理,好看!!!

2008-10-27
(摘錄我在2008年寫的一篇介紹文,關於"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
---------------------------------------------------------------------

最近又開始看影集,這回看的是《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

第一季的《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早在2005年9月22日就已經開播,至今2008年已經播映到第四季。我是在去年(2007)開始看第一季,當時我其實都在看《犯罪現場 CSI》(註1)。 若不是因為某天租CSI不成,店員推薦我看看《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我大概也不會知道有這樣扣人心弦 、緊張刺激的電視影集。目前也已經看到第二季尾聲。

(註1:《犯罪現場 CSI》故事是關於一群鑑識科學家,如何偵辦刑事案件的電視影集。除了以拉斯維加斯地區為主的CSI之外,還有延伸影集《犯罪現場CSI:紐約》和《犯罪現場CSI:邁阿密》兩地不同的小組成員與不同的故事。《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和《犯罪現場 CSI》都是美國哥倫比亞(CBS)電視出品的電視影集。)

《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主要是在講美國FBI下屬部門BAU(Behavioral Analysis Unit 犯罪心理行為分析)小組成員運用心理分析、側寫等方法破獲一系列殺人案的劇集。每集幾乎都是獨立成劇,所以也被影迷們稱為「一集一電影」。好看也就是在這裡,不拖戲、沒有冷場,六十分鐘的戲,每一段落都絲絲入扣,抓緊觀眾的心。
美國影集的製作成本通常都比較高,所以不論是編劇、拍攝手法、特效、後製、配樂都有很不錯的水準,當然傑出的演員也是重要的關鍵因素。或許是哥倫比亞(CBS)的特色?因為《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和其他當紅的影集一樣,故事在開頭和結尾常會引用歷史 名人的觀點或是座右銘上,為該集故事做一詮釋。光看這一段,就值得重複倒帶,順便練習一下英文。

提到演員,剛開始看《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第一季前幾集時,因為總是會跟《犯罪現場 CSI》做比較,所以會看不出來這幾位演員的特色,但第一季後半段開始(註2),他們的角色就越來越清楚,隨著劇情的發展,他們的演技和性格也越來越讓我期待後續的發展。現在,讓我為他們做個簡單的介紹吧!介紹順序與右圖相同,由上至下。
(註2:《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 第一季有22集,第二季有24集。)


Kirsten Vangsness 飾演「嘉西亞 Penelope Garcia」(71集,2005-2008)
關地可(Quantico)本部電腦高手,嘉西亞(Garcia)常常是提供破案關鍵資訊的關鍵人物。18歲時,嘉西亞的父母在交通事故中去世,從此沉迷於電腦,並且由於駭客技術高超被招入FBI中。她喜歡和摩根(Morgen)用親暱的稱呼,這是影集裡,製造幽默逗趣畫面的常用橋段。 嘉西亞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角色。


Shemar Moore 飾演「摩根 Derek Morgan」(72集,2005-2008)
摩根(Morgan)是擅長罪犯行為模擬的強制性犯罪行為專家,常在犯罪現場模擬犯人可能犯罪過程和行為。摩根有一段難以啟齒的青少年回憶,這段不愉快的回憶也造就他成為一名優秀的BUA幹員,給予罪犯嚴厲的制裁。小組少了他,絕對會很失色,因為他實在太MAN了!Thomas Gibson 飾演「賀奇納 Aaron 'Hotch' Hotchner」(72集,2005-2008)
小組的領導者,沉著、穩重、熟男。賀奇納(Hotchner)總是不苟言笑,但就因為這份正義秉然的氣質,所以他總是能取得人們的信任,並挖掘出心底的祕密。賀奇納除了犯罪調查外,也負責行政和各地區現場警方的聯絡。賀奇納在小組中極受尊敬,是公認的領導核心,但也因為責任感過強,而導致家庭生活關係上的失衡。(os:唉!事業與家庭,為何總是難兩全?)


A.J. Cook 飾演「JJ羅傑 Jennifer 'JJ' Jareau」(71集,2005-2008)
小組專屬的對外公關和媒体新聞發言人JJ, 是一個金髮大美女,但卻不是花瓶喔!除了負責處理小組選擇案件的工作,有時也負責提供命案地區的基本背景和資料,或參予緝兇。在罪犯未抓到之前,JJ必需封鎖所有消息以防外漏,或是故意放去假消息,刺激罪犯,讓他們自己現形。(os:這一點,台灣的相關警政單位,不知有沒有類似的編制?)


Paget Brewster 飾演「艾蜜莉 Emily Prentiss」(42集,2006-2008)
在第二季出現,用來取替艾兒(Elle)的角色。艾蜜莉(Emily)是 某大使的女兒,畢業於耶魯大學,為FBI在中東工作了近10年,之後加入BUA。她自稱不怕血腥,善於切割情感,也很少有失控和脆弱的時候 。(os:莫非她是生化人?)大概就是因為過於冷靜,所以總得她欠缺了一些真實情感的個人魅力,不是很討喜的角色。至少在第二季結束前的每一集裡。


Matthew Gray Gubler 飾演「理德博士 Dr. Spencer Reid」(72集,2005-2008)
理德博士(Dr. Reid)是一個典型的書呆子,他有一種學院派特有的博學、智慧和靦腆的氣質。他的腦袋就像「百科全書」一樣,但他的社交能力卻像「無字天書」,標準的智商高 、情商低典型。理德的專業和博學常一語道破案件的瓶頸,也提供了其他探員理出追蹤嫌疑犯和兇案的方向。(os:看似排骨的他,演員身份之外,Matthew Gray Gubler其實是LV和Burberry的模特兒,Can you believe? 去看看他的個人網站吧! www.matthewgraygubler.com)


Lola Glaudini 飾演「艾兒 Elle Greenaway」
(28集, 2005-2006)
第一季常讓人眼睛發亮的探員艾兒(Elle),可惜在第二季剛開始就離職了。艾兒專長是女性的性侵害、性犯罪分析,她能擅用親切溫和的態度,從相關人證的身上取得消息,曾經是個十分堅強的女性。只可惜因為第一季22集,艾兒受到歹徒Fisher King的槍擊,治療後卻產生了後遺症,導致無法繼續在BUA小組任職。(os:不知是不是她自己不想再演,所以才退出?)
Mandy Patinkin 飾演「吉登 Jason Gideon」
(47集, 2005-2007)



資深行為分析專家吉登(Gideon)是這個小組的大家長,也是FBI最頂尖的行為分析專家。經驗豐富、敏銳、冷靜的思考和專業的分析能力,吉登(Gideon)常常能夠看出其他幹員看不到的問題和答案。吉登雖然有一副和藹慈祥的面容,但當他卻毫不手軟。每次在進行犯罪現場分析時,吉登就彷彿走入另一個時空或當時的案發現場,以第三者或是局外人的 角度,分析著其他角色所處的現況。他絕對是第一、二季戲裡的靈魂人物,但卻因為在第二季末,受不了好友Sarah被殺的事實而意志消沉。據說在第三季前兩集內,就會離開小組。

(os:太可惜了吧!哈囉、Mandy Patinkin,要不要再考慮一下?影集少了你,就會遜色很多耶?至於,那位大衛叔叔(註3),魅力實在與你差太多了呀!編劇、導演,也考慮一下,請他再回來嘛!)(註3:看了大衛(David Rossi)的劇照發現真的差很多。但為了取代離隊的吉登(Gideon),不得不創造一個角色。資料上說,大衛(David)早已從FBI退休, 專心著書並做許多的演講。這次奉召回來,主要原因是希望解決一個21年的懸案「3個孩子親眼看到自己的父母被打死 」。剛開始,由於缺乏團隊合作精神,造成許多組員的不滿,不過之後就改善許多,漸漸取代了吉登(Gideon)的位置,成為團隊的核心。)

好啦!以上對演員的介紹,部分是我個人的偏好,建議還是自己去看看吧!

喜歡看《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衝著「Profile」這個字。

「Profile」被翻譯成「側寫」或是「剖析」。從事這種職業的人「Profiler」就被稱為「側寫師」或是「剖析師」。他們根據罪犯的行為方式,推斷出罪犯的心理狀態,從而分析出罪犯的人格特質、成長背景、生活條件、職業類別等等線索。然後每名組員將個人擅長領域的調查分析結果匯集起來,精確分析出罪犯的動機和 再次犯案的時機,以便及時阻止他們繼續行凶。他們其實並沒有特殊異能,只是比常人更多思考觀察而已。
這一點很重要,我相信所有人事管理部門的從業人員、行銷業務人員,或是攻讀EMBA管理的人,都應該學習這樣的技巧,以利在公司人事安排處理上,更為圓融與適才適用;在業務推展上,更能瞭解客戶的需求。

細膩的觀察、精采的辦案、且也充滿人性關懷的劇情,讓《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成為一系列非常精采的電視影集。反觀台灣的電視劇,常常歹戲拖棚、哭來罵去,且毫無啟發或生活教育意涵,如果是因為製作成本有限,那至少編劇也該學習一下公共電視的單元劇,找一些更生活面的主題、更豐富的職業背景故事,尤其是要多多訓練演員們的演技,讓劇情緊湊些,讓故事更有正面鼓勵的意涵,少點無聊的八卦、嘻鬧煽情和勾心鬥角吧!


<後記>
《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犯罪現場 CSI》、《結案高手 The Closer》、《失蹤現場 Without a Trace》、《奇異果女孩 Gilmore Gilrs》、《慾望城市 Sex and the City》、《超異能英雄 Heroes》、《LOST檔案 LOST》 、《神奇小子 Kyle XY》、《越獄風雲 PRISON BREAK》和《實習醫生 Grey's Anatomy》等等,希望有一天,台灣的電視影集也能像上面這些影集一樣,內容豐富、劇情緊湊又精彩好看!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飛在空中的魚_不再是幻想!!


真是酷到斃的點子!!
在親子聚會,在地鐵,在水族館,在宿舍....
想想看,魚兒還可以在那些地方悠游呢?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對人性的沉思

Chris Abani是一位奈及利亞作家,因為他的作品內容敏感而曾入獄三次。
在我即將要出差到奈及利亞(8/7-8/11)的前夕,讀到這一段感人落淚的演說,
雖然對於前往奈及利亞還是感到有些擔心,但卻為這位勇敢的文字鬥士,給予熱烈掌聲!!!!
特別是他的母親,更是一位勇者!!!!


想看中文翻譯的,請直接點下面網址~~~
http://www.ted.com/talks/chris_abani_muses_on_humanity.html
在演說視窗下方,有一個語言選擇。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I am coming home


Diddy - Dirty Money
"吹牛老爹"和"髒錢"? 喔~不是的,這是年過40歲還是活龍一條的美國紐約嘻哈巨星"吹牛老爹(P. Diddy)"新組的團體「Diddy Dirty Money」。
老爹於去年(2010)12月14日發行第4張個人專輯「Last Train To Paris」,找來"Danity Kane"兩位前團員以及加拿大新生代嘻哈天王"德瑞克(Drake)"幫腔,推出的全新組合音樂專輯。

吹牛老爹的音樂不是我常聽的類型,但因為看了「夏威夷特警(Hawaii.Five-O)」聽到"I am coming home"(如下影片)的女音,循線才發現這首好聽的專輯。
老爹果然寶刀未老哩!



至於,「夏威夷特警(Hawaii.Five-O)」這齣美國正紅的警匪影集,如果你跟我一樣是CSI和Criminal Minds的影迷,大概會覺得這齣在夏威夷的警匪影集,還算普通!!
但是因為它採用了老影集的原音,所以對五年級的老觀眾來說,還蠻有懷舊之情呢!!

全新「夏威夷特警(Hawaii.Five-O)」的片頭曲~~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暑假大戲__變形金剛 3_來囉!!!

好看好聽!!!
"Iridescent(彩虹光芒)" featured in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彩虹光芒"收錄在Linkin Park(聯合公園)2010年的專輯《A thousand Suns(烈日千陽)》裡。原曲旋律舒緩,悲傷之中透露著希望。在《變形金剛3》重新編曲的混音版本中,雖加強了節奏,仍不失原曲的魅力。
導演麥可貝(michael bay)為了呈現這首歌曲的原味,特別加了幾個鏡頭以配合前奏較為舒緩的節奏,可見導演也十分喜愛這首原曲呢!

Transformers 3 – Iridescent by Linkin Park(聯合公園),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有趣的憤怒鳥(Angry Birds)音樂

憤怒鳥(Angry Birds)主題曲MV都可以都可以這麼輕鬆的表現,遊戲怎能不紅呢?


主唱是Pomplamoose,一個美國獨立音樂的小團體,成立於2008年夏天。
各位可以google一下他們的音樂,還都蠻有趣的。

這是在小酒館演奏的憤怒鳥


嗯、還有....這一種的!!!!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台北人都聽些甚麼音樂呢?

走在街上或是在捷運車廂裡,掛著耳機的台北人越來越多。
有些人音樂聲音開得很大,離他十公尺遠都聽得到隆隆作響的節奏聲。我常想,他們的耳膜不是早就震破,就是已經換上人造的假膜,所以對於過大的聲響不會有感覺吧?

那麼,在這麼多各式各樣的耳機裡,究竟都在聽些甚麼樣的音樂呢?
我很想學學紐約客,也來做一次街頭抽樣調查,問問台北人,哪些音樂或歌曲會是前10名?


我是戴不慣耳機的。有一陣子,我試著利用上下班的乘車時間,聽一段英語會話。
結果耳朵受不了耳機的填塞,不但英語聽不下去,即使是MP3音樂,甚至是收音機,也都宣告失敗,所以沒多久就放棄了耳機。
不過,我依然好奇於每日同車的那些台北人們,究竟都在聽些甚麼音樂呢?
希望能有機會,真的像紐約客一樣,"Hey You! What Song are you Listening to?"做個市調,解一解這個饒富趣味的謎題。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酷!!! 移軸鏡攝影

簡單說,移軸鏡攝影(Tilt-shift photography)藉由透視與景深聚焦變化的運用,將景物縮小微型化,再藉助電腦軟體做些修飾,就成了饒富趣味的模型式的攝影作品。
乍看之下,這些畫面真的好像是用模型一格格拍攝出來的,但別被視覺欺騙囉!!這些可都是真真實實的景物呢!!~~酷吧!!!


移軸鏡頭的作用,本來主要是用來修正以普通廣角鏡拍照時所產生出的透視問題。但後來卻被廣泛利用來創作變化景深聚焦點位置的攝影作品。因此,移軸鏡攝影這個名詞,便成為利用改變景深聚焦點位置創作玩味作品的代名詞。最具知名的代表人物~日本攝影師 本城直季 要算是箇中翹楚了。(本城直季鏡頭下的"小小世界")

我對城市觀察一直很感興趣,移軸鏡攝影提供我另一種不同的觀點,讓我從微型的趣味角度再複習一遍我曾走過的大都會,真是有意似呢!!!


以下就是我曾走過的幾個大城市,一起來看看用Tilt-shift手法的鏡頭下,會是何等的風情?!

紐約





舊金山



溫哥華



巴黎





倫敦





東京





上海


還有許多有趣的作品,大家可以Google一下,就會發現各式各樣的主題創作呢!!
最後,再看一支迪士尼郵輪假期的影片,做個收場囉!!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CSI NY 犯罪現場:紐約(第七季)



剛剛看完CSI NY(犯罪現場:紐約)第七季,片尾曲「Holding on and Letting Go」(Ross Copperman主唱)深深抓住我對於這一季所有故事的總結情感。

Ross Copperman的歌我不熟,像是「All She Wrote」「Found You」「I don't wanna let you go」「Believe」「Shout」和「As I Choke」雖然都各有風情,但我獨愛這首被選用在CSI NY第七季最後一集作為片尾曲的「Holding on and Letting Go」。
當然,配上畫面的聽覺會更強烈些。(如果你也看了這一季)

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再看CSI的系列影集。
"CSI 拉斯維加斯"是我的入門,接著是"CSI 邁阿密"和"CSI 紐約"。這三個城市的CSI影集,剛開始會讓我著迷的因素,先是劇情,然後是主要演員的演出。之後,轉而先是演員的表現,然後才是劇情。可能也是因為太多類似的刑事案件,且在三個城市都可能發生,所以就看編劇和演員如何將戲詮釋的夠味,夠讓人動容與激賞。
CSI:Las Vegas(拉斯維加斯)的CSI組員對手戲,演到後來其實有點變調,失去當初我所喜愛的原味。組員靈魂人物葛瑞森(Grissom)的離去,也是讓我不想再看拉斯維加斯的原因之一。
CSI:Miami(邁阿密)的何瑞休(Horatio)雖然也很酷,但他總是歪著脖子,戲太強了些。
CSI:NY(紐約)比較像警探,鑑識科的成分遠不如拉斯維加斯。但也許因為是在紐約,所以職務內容上或許也不盡相同。我個人頗喜歡警長Mac Taylor(Gary Sinise飾演)的角色,看他眉頭深鎖的臉,就知道這傢伙有多正直,多有主管的威嚴。

紐約組員中,名叫Danny Messer(Carmine Giovinazzo飾演)的角色也對足我的胃口。剛好我的英文名字也叫Danny,所以對這名鑑識科組員也就格外關注。嘿嘿!!!

在不是刻意的機緣下,看完了第七季的CSI紐約。
老實說,劇情不是每一集都精彩,但演員們的努力還是值得拍拍手。
如果還沒看過CSI系列影集的朋友,建議可以嚐試一下。
若你真的對辦案的主題戲劇沒興趣,那麼聆賞每一集的音樂也是不錯的選擇!

+Ross Copperman-"Holding on and Letting Go" Featured on CSI NY

CSI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詭異又活潑好聽的音樂



這首樂曲是在CSI_NY_S7_E2(CSI紐約第七季第二集)剛開始的一段音樂。
雖然影集中只是意思意思的秀一段,但我卻被前奏深深吸引。
下面應該就是原唱的版本。



很喜歡美國這一類的影集,總是會發掘依些冷門卻好聽的音樂。
Google這首歌的中文相關資料不多,其中有一條說這是一首名模走秀的音樂。
哈哈!!若真的是,不知模特兒會怎樣跟著音符舞動走台步呢??
好奇的朋友,建議上官網(www.mostlytrance.com)瞧瞧,就知道創作音樂的人有多酷了!!!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紐約市的新款計程車出爐囉!!!!

紐約市長彭博3日宣布,紐約市未來的計程車將採用日產(Nissan)的NV200小廂型車,未來將取代紐約現有的1萬3237部計程車。在名為紐約市明日計程車(Taxi of Tomorrow)大賽上,最後入選的三款車型(日產的NV200 / 土耳其的Karsan Otomotiv / 福特的Transit Connect)都是小箱型車。這也符合紐約市的交通特質,方便每天進出紐約攜帶大包小包行李的觀光客and出差洽公族。

紐約新款計程車預定2013年開始上路,新車特色包括透明車頂、乘客安全氣囊、行動裝置充電設施、高燃油效率與內建的GPS導航系統。目前的紐約計程車隊包括16種車款,將在2018年前逐步淘汰。

彭博說,新計程車的設計已把紐約坑坑洞洞的路面、多變的天候與一年超過11萬公里的長途跋涉列入考量。而且市區每公升油跑11公里的燃油效率,能為司機與乘客省錢,也可減少費率調升。2017年起,NV200將開始推出完全電動車款,若測試順利,未來將使用全電動的NV200作為計程車,為淨化空氣邁進一大步。

趕緊來看看這三款車的宣傳廣告吧!

-------------------------------------------------------
日產汽車的NV200小廂型車獲選為紐約新一代計程車,「紐約小黃」!



土耳其的Karsan Otomotiv
(OS:我個人覺得這款車的外型也很酷!)


福特的Transit Connect


NV200是紐約市第一款經過完整衝撞測試的計程車,不但打敗了競爭對手,也為日產贏得在未來10年總金額約10億美元的收入。

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或高雄市,這些"新五都"的城市,是不是也可以仿效紐約,整合一下滿街各式各樣且新舊不一的計程車呢?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透明だった世界

我不算是個"火影忍者"的忠實影迷,但我還蠻喜歡看疾風傳系列的。
最近忽然想去找找看片頭曲,Google結果正是我想找的這首歌曲「透明だった世界」。
分享原唱(上曲)與結合動畫版(下曲),讓大家比較一下。



這是結合"火影忍者"的動畫版。


這是另外一首,也不錯聽。


片尾曲也很精彩,更換頻次也很高,以下是我比較喜歡的幾首。





這首最能朗朗上口,日文「自轉車」聽起來像是「請等一下」,剛好也符合片尾曲讓人期待的心情~「請等一下,請等一下啊,不要讓我再等一集,請趕快播下去吧!」嘻嘻,十分有趣!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雲端系統 Cloud Operating System

公司開始採用"雲端運算系統"(Cloud Operating System)
初步先從兩個部門試用,業務部暫時不列入白老鼠實驗對象。
三個月下來,試用的同事都叫苦連天。
不能使用USB就算了( for 公司新政策),上網速度實在不理想,尤其碰到某些人需要上傳或下載檔案大的資料(更不用說事圖片或影音檔),串在一起的同事就會被拖累,專線頻寬的速度慢到就如撥接一般,真是讓人抓狂!
還好業務部們還沒串在一起使用,不然公司生意也不用正常運作了。
我相信"雲端"應該會是趨勢,目前不夠成熟的配套操作機制也應該可以解決,只是....如果一切資料都上了"雲端",未來作業發生的各種狀況,是不是就真的要"看天吃飯"了呢?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Been A Long Day- Rosi Golan






才不過兩首歌,我就被Rosi Golan給完全征服了。
這兩隻MV製做的很可愛,雖然不是正式的MV原曲版本,但卻增添不少歌曲的想像空間。
我的CD架上沒有Rosi Golan,或是說我的CD架已經很久沒有添購新的音樂專輯。但現在我將不會再抱怨沒有新的好聲音可聽,因為我有了新歡,Rosi Golan。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誰買火?? Who By Fire_Lhasa De Sela


這首歌很好聽呢!
收錄在<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第六季第一集。<犯罪心理>是我超愛的電視影集,勝過舊愛CSI系列(拉斯維加斯+紐約+邁阿密)以及演到第四集就不知道在胡搞甚麼的<超異能英雄Heroes>

"行走在哀傷之路上的吉普賽歌手"這是GOOGLE在"誠品音樂大統店"網站上看見的標題。
我是第一次聽到這位歌手的音樂(因為<犯罪心理>影集),但卻被她極富磁性且帶著憂愁的嗓音給迷惑。「似乎你們同在某間遙遠的小酒館裡,聽著她娓娓道來那些旅途上發生的故事。」這句形容,實在說到了心坎裡呢!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注意玻璃杯

實在太神奇了!!
沒想到這樣也可以撥奏出如此漫妙動聽的樂音,真是開了眼界!!
但這位哥哥有練過,各位若在喜宴或是活動會場上,看到餐點桌上一整排的玻璃杯,可別自以為是的玩起來。打破賠錢事小,摸髒了杯子,被罰全部洗乾淨可有得洗了!!

還是來聽聽這位哥哥的絕技表演吧!!!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一切都會過去的

這個好聽又好看

我一直很喜歡看推骨牌的秀,還有類似機械魔宮的這類機關設計。
以下影片內的效果,據說是一鏡到底,毫無特效和作假。
「真是厲害!!一起來看看!!」



這支MV叫做"This Too Shall Pass",收錄在「OK GO」新專輯《Of the Blue Color of the sky》裡。「OK GO」這個奇怪的四人組,總是會搞出一些讓人驚訝又逗趣的音樂演出。
我不是很熟悉這個流行音樂團體,聽說他們也曾來過台灣演出?但這支MV~"This Too Shall Pass 一切都會過去",正好符合今天(3月1日)一早,我站在ATM前轉帳,看到收據後的極大震撼。

是的。一切都會過去的!!!
銀行存款幾乎乾涸見底,不怕,一切都會過去的!!!
薪資入帳一樣微薄,不難過,一切都會過去的!!!

唉~~~~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再來一碗拉麵吧!!!

吃拉麵一定要趁熱吃,專心吃,慢慢品味。
還有,要沉住氣,不論身邊出現多麼巨大的阻礙,也要好好的吃碗拉麵。
因為最後,好事還是會臨頭的。

這個好聽

這個好好聽
Dean and Ravo - Walkin Around


老實說,我完全不知道他們是什麼組合?
但無意間點到這個MV,就被分割畫面處理的MV以及他們的曲風所吸引。
背景是紐約市,所以畫面又增添一些可看性,勾起我曾經在紐約瞎逛的回憶。

這歌,算是西哈音樂嗎?感覺這首歌蠻抒情的,配上紐約城市做背景,看了實在有FU。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上他們的官網。
順便告訴我,他們是何方神聖?
http://www.deanandravo.com/